近年來,肥東縣眾興鄉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著力在建強組織堡壘、加強骨干引領、壯大集體經濟上出實招,推動基層黨組織提質增效,不斷激活鄉村振興組織動能。
建強組織堡壘,筑牢“主心骨”。
眾興鄉積極發揮村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創新基層黨建模式,著力提升村級黨組織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眾興鄉以村“兩委”換屆為抓手,按照黨性強、有水平、有能力、講奉獻、群眾公認、德才兼備的標準,配齊配強村干部隊伍。通過換屆選舉,全鄉選舉出社區黨組織書記6人,平均年齡43.6歲,大專學歷5人,本科學歷1人,全部實現了書記、主任“一肩挑”。新一屆“兩委”干部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49名,占98%,比上年提高15%,平均年齡36.8歲,比上屆下降5.7歲,實現了學歷、年齡“一升一降”。年初以來,為促進干部作風轉變,眾興鄉從實際出發改變工作考核模式,積極推行“月評制”、“清單制”和“績效工資掛鉤制”等工作制度,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鄉各辦站所在每月月初將工作列出清單,各社區負責實施,月底再對各社區的落實情況打分考評,評分必須拉開差距,匯總后排出名次,公開公示。該鄉將社區干部的工資分成基本工資和績效工作兩部分,考核結果與社區干部的本月績效工作直接掛鉤,依得分情況按比例發績效工資,前三名額外予以獎勵,后三名需在會上表態發言。實現抓基層強基礎,筑牢戰斗堡壘。
加強骨干引領,鍛造“主力軍”。
眾興鄉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村黨支部設置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無職黨員的管理,充分發揮無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三會一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制度落實。完善鄉村三級量化管理考核機制,加強鄉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嚴格鄉、村干部行為規范,按照鄉、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進一步落實“村為主”管理工作機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進各項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同時優化服務職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設。建立和完善各種制度,強化服務職能,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科學管理,提高決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規范行為。積極做好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接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監督,讓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眾興鄉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壯大集體經濟,打通“主動脈”。
眾興鄉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規范基層建設、夯實經濟基礎、建強戰斗堡壘的重要抓手,堅持因村施策、示范帶動,立足鄉情村情,建立一村一策。全面摸清核實各社區資源、資產、資金情況,通過實踐摸索,進一步深挖集體經濟發展潛力,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增添新動力,多種渠道發展,除原有的產權租賃、資金入股等方式外,積極鼓勵各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承接政府采購限額標準以下的農村公益性項目,主要包括小型工程類項目、維修管護類項目、服務類項目。同時積極探索推進產業發展,利用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立足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依托緊鄰新站高新區、磨店職教城、肥東縣城的獨特區位優勢,啟動先鋒農場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沉浸式“紅色+文旅”品牌,堅持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持將鄉村振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政策項目密切結合,已日漸形成了包公家宴大食堂、先鋒講堂等產品豐富、選項多樣、獨樹一幟的特色文旅產品。眾興鄉黨委副書記闞建偉也替眾興鄉百姓算了一筆賬:“自打有了農場,百姓相當于多了4份收入。第一,土地流轉費用;第二,來農場上班可以掙收入;第三,賣賣蔬菜農副產品;第四,參與農場合作社分紅。用紅色經濟帶動鄉村振興發展,該項目已經成為眾興鄉促進紅色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